News Center

2018-08-14

内慕免费资料大全 环境应急救援预案2


5. 突发事件救援与处置措施
 
5.1 化学品突发事件现场应急处置
 
5.1.1 警戒和疏散
1)建立警戒区域。事件发生后,应根据化学品泄漏的扩散情况和所涉及到的范围建立一次警戒区,如泄漏现场化学品的扩散速度太大,或者可能产生引发其他突发事件,需及时判断,并调整警戒区。
2)将警戒区域划分为重危区、轻危区和安全区,并设立警戒标志,在安全区视情况设立隔离带;组织事件救援控制小组人员将警戒区内与事故应急处理无关的人员撤离,以不必要的人员伤亡。迅速将现场其他物品转移到安全区,尤其是其他危险物品或重要物资需首先安排转移,防止接触反应的二次污染及其他事故发生。
3)除应急救援控制和医疗救护人员外,其他人员禁止进入警戒区。
4)泄漏溢出的化学品为易燃品时,区域内严禁火种,禁止任何车辆进入。
5.1.2 救援抢险
1)参与事件救援控制的人员,在开展救援工作前,根据所泄露的化学品危险特性和应急措施,必须穿戴齐全的防护用品和配备必要的应急物资。
2)检查现场,快速查找并切断泄漏源。泄漏源控制主要进行关闭阀门、停止作业。贮罐或管道泄漏关阀无效时,采用合适的材料和技术手段堵住泄漏处。
3)启用灭火设施,正确选择最适合的灭火剂和灭火方法。扑救人员应占领上风或侧风阵地。火势较大时,应先堵截火势蔓延,控制燃烧范围,然后逐步扑灭火势。进行火情侦察、大灾扑救、火场疏散人员应有针对性地采取自我防护措施。如佩戴防护面具,穿戴专用防护服等。
4)应迅速查明燃烧物品及其周围物品的品名和主要危险特性、火势蔓延的主要方向,燃烧的危险化学品及燃烧产物是否有毒等等。转移较危险的储罐。
5)若救援过程中,可能发现更大的安全事故,危及人员身体或生命时,所有救援人员需立即撤离现场。
5.1.3 泄漏物处理:
1)筑堤堵截泄漏液体或者引流到安全地点。贮罐区发生液体泄漏时,要及时关闭阀门,防止物料沿明沟外流。大量泄漏时尽可能将泄漏液体引流至收集池,通过容器或泵提转移至污水站处理;小量泄漏时可用沙子、吸附材料、中和材料等吸收中和。
2)可燃或有毒液体泄漏,为降低物料向大气中的蒸发速度,可用泡沫或者其他覆盖物覆盖外泄的物料,在其表面形成覆盖层,抑制其蒸发,同时可在现场喷雾状水,稀释大气中的化学品浓度。气体泄漏时,在现场大量喷洒雾状水,加强现场通风,降低空气中的气体浓度。
3) 现场救援中产生的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分别用专用容器收集,将收集的泄漏物运至公司废物暂存场所,并交由有资质的单位处理。用自来水冲洗现场产生的污水,收集至事故池后,再泵送至污水站处理。
 
5.2 危险废弃物突发事件现场应急处置
 
5.2.1 警戒和疏散
1)建立警戒区域。事件发生后,应根据危险废弃物泄漏的扩散情况和所涉及到的范围建立一次警戒区,如泄漏现场危险废弃物的扩散速度太大,或者可能产生引发其他突发事件,需及时判断,并调整警戒区。
2)将警戒区域划分为重危区、轻危区和安全区,并设立警戒标志,在安全区视情况设立隔离带;组织事件救援控制小组人员将警戒区内与事故应急处理无关的人员撤离,以不必要的人员伤亡。迅速将现场其他物品转移到安全区,尤其是其他危险物品或重要物资需首先安排转移,防止接触反应的二次污染及其他事故发生。
3)除应急救援控制和医疗救护人员外,其他人员禁止进入警戒区。
4)泄漏溢出的危险废弃物为易燃品时,区域内严禁火种,禁止任何车辆进入。
5.1.2 救援抢险
1)参与事件救援控制的人员,在开展救援工作前,根据所泄露的危险废弃物危险特性和应急措施,必须穿戴齐全的防护用品和配备必要的应急物资。
2)检查现场,快速查找并切断泄漏源。泄漏源控制主要进行关闭阀门、停止作业。贮罐或管道泄漏关阀无效时,采用合适的材料和技术手段堵住泄漏处。
3)启用灭火设施,正确选择最适合的灭火剂和灭火方法。扑救人员应占领上风或侧风阵地。火势较大时,应先堵截火势蔓延,控制燃烧范围,然后逐步扑灭火势。进行火情侦察、大灾扑救、火场疏散人员应有针对性地采取自我防护措施。如佩戴防护面具,穿戴专用防护服等。
4)应迅速查明燃烧物品及其周围物品的品名和主要危险特性、火势蔓延的主要方向,燃烧的危险废弃物及燃烧产物是否有毒等等。转移较危险的储罐。
5)若救援过程中,可能发现更大的安全事故,危及人员身体或生命时,所有救援人员需立即撤离现场。
5.1.3 泄漏物处理:
1)筑堤堵截泄漏液体或者引流到安全地点。贮罐区发生液体泄漏时,要及时关闭阀门,防止物料沿明沟外流。大量泄漏时尽可能将泄漏液体引流至收集池,通过容器或泵提转移至污水站处理;小量泄漏时可用沙子、吸附材料、中和材料等吸收中和。
2)可燃或有毒液体泄漏,为降低物料向大气中的蒸发速度,可用泡沫或者其他覆盖物覆盖外泄的物料,在其表面形成覆盖层,抑制其蒸发,同时可在现场喷雾状水。
3) 现场救援中产生的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分别用专用容器收集,将收集的泄漏物运至公司废物暂存场所,并交由有资质的单位处理。用自来水冲洗现场产生的污水,收集至事故池后,再泵送至污水站处理。
 
5.3 废水突发事件现场应急处置
 
公司废水通过公司明管收集至污水站处理后,排向工业园污水处理站。如果发生水环境污染事件,可能是废水收集管道破损,产生的结果是废水大量泄漏至地面,流向下水道后流向厂外。
5.3.1 警戒和疏散
1)建立警戒区域,在安全区视情况设立隔离带;组织事件救援控制小组人员将警戒区内与事故应急处理无关的人员撤离,避免人员受伤害。迅速将现场其他物品转移到安全区。
2)除应急救援控制和医疗救护人员外,其他人员禁止进入警戒区。
5.3.2 救援抢险
1)参与事件救援控制的人员,在开展救援工作前,佩戴好防酸碱手套和酸碱防护服等个人防护用品。
2)及时通知车间和污水站,停止污水泵的运转。
5.1.3 泄漏物处理:
1)筑堤堵截泄漏废水,控制泄漏范围,小量泄漏时可用沙子、吸附材料、中和材料等吸收中和,用容器收集,大量泄漏,筑堤堵截引流至事故收集池,再泵入污水站处理。
2) 现场处置中产生的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分别用专用容器收集,将收集的泄漏物运至公司废物暂存场所,并交由有资质的单位处理。用自来水冲洗现场产生的污水,收集至事故池后,再泵送至污水站处理。
 
5.4 气体突发事件现场应急处置
 
公司主要的危险化学品是醋酸,醋酸贮存在罐区。
5.4.1 警戒和疏散
1)建立警戒区域。事件发生后,应根据泄漏量建立一次警戒区,如泄漏可能产生引发其他突发事件,需及时判断,并调整警戒区。
2)将警戒区域划分为重危区、轻危区和安全区,并设立警戒标志,在安全区视情况设立隔离带;组织事件救援控制小组人员将警戒区内与事故应急处理无关的人员撤离,以不必要的人员伤亡。迅速将现场其他物品转移到安全区,尤其是其他危险物品或重要物资需首先安排转移,防止接触反应的二次污染及其他事故发生。
3)除应急救援控制和医疗救护人员外,其他人员禁止进入警戒区。
4)警戒区范围内严禁火种,禁止任何车辆进入。
5.4.2 救援抢险
1)参与事件救援控制的人员,在开展救援工作前,必须穿戴齐全的防护用品和配备必要的应急物资,包括空气呼吸器、防静电工作服等,检修人员应使用防爆的工器具;严禁使用无线通信工具。
2)检查现场,快速查找并切断泄漏源。泄漏源控制主要进行关闭阀门、停止作业。贮罐或管道泄漏关阀无效时,采用石棉布等合适的材料和技术手段堵住泄漏处。
3)启用灭火设施,正确选择最适合的灭火剂和灭火方法。扑救人员应占领上风或侧风阵地。火势较大时,应先堵截火势蔓延,控制燃烧范围,然后逐步扑灭火势。爆炸后的火灾扑灭后,应用高压水喷淋着火处,以防重新着火,然后利用原有系统阀门对着火点进行隔离,直到泄漏处无气体漏出并置换为惰性气体为止。
4)应迅速查明燃烧物品及其周围物品的品名和主要危险特性、火势蔓延的主要方向,燃烧的危险废弃物及燃烧产物是否有毒等等。转移较危险的储罐。
5)若救援过程中,可能发现更大的安全事故,危及人员身体或生命时,所有救援人员需立即撤离现场。
 
5.5 伤员急救常识
 
伤员的现场急救常识:
1)对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挤压,采取心肺复苏措施,并给予氧气;
2)现场救护:立即脱去被污染者的服装;皮肤污染者,用流动清水或肥皂水彻底冲洗;眼睛污染者,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头面部受污染者要注意眼、耳、鼻、口腔的清洗。
3)当人员发生烧伤时,应迅速将患者衣服脱去,用流动清水冲洗降温,用清洁的布覆盖伤处,避免伤处感染,患者口渴时,可适量饮水或含盐饮料。
4)经现场紧急处理后,将伤者迅速送到医疗急救部门救治。对于接触化学品的人员也必须送往医疗部门进行医学观察。
 
6.突发事件救援程序及控制措施
 
6.1 突发事件救援程序
 
(1)突发事件上报至应急救援组织,应急救援组织根据所得到的初步信息,研判时间的危险程度和紧急性,作出相应的应急响应级别;并及时调遣需要参加应急救援的组织和人员,发出抢救指令;信息包括1)是否有人员受伤,2)容器储量、各种原材料的存储情况、泄漏量、泄漏时间、部位、形式、扩散范围等等;3)确认设施、建筑物险情及可能引发爆炸燃烧的各种危险源;4)观测风向、风速;5)现场及周边污染情况;
(2)事件救援控制小组到达现场后,根据应急救援中心下达的抢救指令,迅速开展抢救,转移区域内的伤员,转移区域内及周边的重要或危险物品,努力控制现场危险源,以及防止事件扩大;
(3)安全警戒疏散小组到达现场后,组织人员在现场周围设岗划分禁区,加强警戒和巡逻检查,严禁无关人员进入禁区;迅速开展救护,组织伤员撤离;
(4)医疗救助小组到达现场后,与安全警戒疏散小组配合,立即救护伤员和中毒人员,中毒人员应根据中毒症状及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伤员进行紧急简单的医疗处置,重伤员应及时转送医院抢救;
(5)后勤保障小组到达现场后,根据现场救援所需,提供应急救援时需要的物质、工具、器具的供应,调配车辆运送抢险物资和转移伤员;
(6)环境监测及危废处置小组在救援进行时、救援工作收尾后、救援结束后的一定时间内,小组人员现场或委托外部单位对泄露区域及周边的环境因子进行实时监测,并将监测结果及时传达应急组织;
(7)应急救援组织在现场救援完成,危险源妥当控制后,勘察现场,结合环境监测小组的污染因子数据或报告,确定救援工作的终止时间段,接触现场的危险警报,并传告现场人员和相关部门;同时对应急救援工作进行总结;
(8)应急救援工作结束后,环境监测及危废处置小组对现场救援中产生的固废/危废及时收集储存,并合理安排处理;
(9)事件调查小组在事件控制后对事件发生原因进行调查并追踪责任人。
 
6.2 突发事件控制措施
 
6.2.1 Ⅲ级、Ⅳ级突发事件
(1)突发事件现场部门或人员迅速查明事件发生源点、泄漏部位和原因,凡能切断泄漏源处理措施而能消除事件的,则以自救为主。如泄漏的部位自己不能控制的,应向应急指挥组织报告并提出堵漏或抢修的具体措施。
(2)应急救援控制小组成员到达现场后,根据事件状况及危害程度作出相应的应急决定,并命令各应急救援专业人员立即开展抢救抢险;应根据不同的泄漏部位,采取相应的堵漏措施,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基础上,以最快的速度及时堵漏排险,减少泄漏,消除危险源;如事件扩大时,应请求救援。
(3)应急指挥组织到达现场后,在查明外泄部位和范围后,视能否控制,作出应急调整。
6.2.2 Ⅰ级、Ⅱ级突发事件
(1)如发生重大爆炸或泄漏事件、或伤员较多的事件,应急指挥组织通知相应部门人员,按专业对口迅速向主管部门和公安、安监、消防、环保、卫生等上级领导部门报告事件情况。
(2)对现场可能发生二次重大危险的,应急指挥组织下达紧急安全疏散命令。
(3)一旦发生重大爆炸或泄漏事件,本单位抢险抢修力量不足或有可能危及社会安全时,由指挥组立即向上级和友邻单位通报,必要时请求社会力量帮助。
 
7. 监测与信息反馈
 
7.1 突发事件环境监测
 
在突发事件发生后,现场抢救过程中,以及抢救收尾阶段,需对现场及周边的环境状况进行适时监测,以便为应急救援组织提供决策依据。本公司可监测的污染因子,由本公司进行监测,超出本公司能力范围外的,由公司委托专门机构负责对事件现场的污染因子进行应急监测,对污染因子种类、数据与后果进行评估,为指挥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7.1.1水环境监测
监测因子:根据事件范围选择适当的监测因子,以pH、COD、SS、氨氮作为监测因子。
监测时间和频次:按照事件持续时间确定监测时间,根据事件严重性确定监测频次。一般情况下每小时取样一次。随事件控制减弱,经应急组织同意后,可适当减降低监测频次。
7.1.2大气监测
监测因子:根据事件范围选择适当的监测因子,以NOX、烟尘、SO2等为监测因子。
监测时间和频次:按照事件持续时间确定监测时间,根据事件严重性确定监测频次。一般情况下特征因子每小时监测1 次,随事件控制减弱,经应急组织同意后,可适当减少监测频次。
7.1.3 土壤监测
    土壤监测以专门机构监测为准,主要监测PH、重金属离子为主。
 
7.2 突发事件信息反馈
 
7.2.1 事件过程信息反馈
(1) 事件现场人员及时将事件上报给部门负责人,部门负责人根据事件严重性和可控性予以判断,对超出本部门处理能力的事件,应及时上报给应急救援组织中心。
(2)应急救援组织中心根据事件现场情况,事件严重性和可控性予以判断,对超出本公司处理能力的事件,由最高指挥者决定向外部发出救援信息,并根据事件危险性向周边区域发出提示警告。
(3)对于重大环境事件,或有外部力量参与的应急救援情况下,应及时将救援进展向相关部门报告。
(4)事故救援过程中,信息反馈小组需要收集包括现场、应急救援组织、外部单位等方面信息,及时向相关方准确的传达;待环境事件控制后,环境监测小组对危险源及周边区域的环境指标进行实时监测,将监测结果反馈给应急救援中心,并根据监测结果向应急救援小组提供危险性解除的建议。
(5)待事件危险性消除,由应急救援组织最高指挥者下令解除危险警报,并将信息传达给外部相关单位和周边区域人群。
(6)责任部门和应急救援组织召开事件分析总结会,并将分析报告提交至各相关单位、部门或人员。
(7)事件调查小组组织对突发事件进行调查,出具调查报告,防范建议,经应急救援组织最高领导者批准后,向公司全员及外部相关部门发布。
(8)安环部在后期工作中检查相关事件的防范措施落实情况。
7.2.2 应急终止的条件:
①事件现场得到控制,事件条件已经消除;
②污染源的泄漏或释放已降至规定限值以内;
③事件所造成的危害已经被彻底消除,无继发可能;
④事件现场的各种专业应急处置行动已无继续的必要;
⑤采取了必要的防护措施以保护公众免受再次危害,并使事件可能引起的中长期影响趋于合理且尽量低的水平。
 
8. 后期处置
 
8.1 善后处置
 
    要在妥善处置应急事件的同时,进一步加强日常监管工作,尽可能通过制度化建设,落实责任,规范工作程序,切实消除环境安全隐患,做到防患于未然。应急结束后,应急救援组织与责任部门要对事件发生原因、救援经过及后期处置进行详细分析和总结。同时,要及时查找工作漏洞,认真总结经验和教训,切实完善相应的应急制度,提高应急能力。
 
8.2 责任追究
 
对于因操作不当、人员疏忽等主观因素引起的事件进行责任追究,对因监管不力,管理不善的责任领导进行事件连带处分。对若给公司引起严重负面影响或极大舆论压力的环境污染事件,必须予以严厉查处。
 
8.3 宣传、培训、演练
 
8.3.1  宣传、培训工作。
各可能发生事件的区域和部门,组织人员进行上岗前、岗中培训和业务学习,提升员工自救、互救知识水平;加强培训指导和检查。
利用会议、板报等各种途径宣传应急知识。
8.3.2  专项演练。
对可能发生泄露事件的区域和部门要适时组织突发事件应急救援演习、演练工作;应急演习要明确应急演习方案、演习任务、参与演习队伍、确定演习场地和范围,演习后要认真总结和评价等相关工作,使全体员工对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有基本了解,提高其事件处理能力。
 
9. 管理及更新
 
逐步健全和完善全公司环境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预案,根据公司发展和生产等工作需要,以及环境因素变化等及时修改和完善环境事件应急救援预案,提高应急预案的合理性和适用性。
 
9.1  预案评估
 
各部门经预案演练后应进行总结,及时发现事件应急救援预案中的问题,并从中找到改进的措施。包括对预案程序、内容等改进建议和防护用品、现场救援措施等建议。
 
9.2  预案修正
 
(1)事件应急救援预案经演练评估后,对演练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进行修正、补充、完善,使预案进一步合理化;
(2)应急救援目标内生产工艺、设备的环境因素有变化时,应对预案及时进行修正。
 
 
 
内慕免费资料大全
2018年1月10日

附件1、酸性固色剂工艺流程图
 
  工艺流程简述:常压下将原料200kg双酚S投入到干燥干净的专用搪瓷反应釜中,真空抽入100kg乙酸酐,开搅拌机转动物料,升温到110 ℃,恒温控制3小时,然后冷却到70 ℃,逐渐加入一定量的硫酸,测量磺化度,检测磺化度合格后,降温到50℃,将20kg的甲醛溶液(37%)滴加到反应釜中,控温到100 ℃,反应6小时左右,反应完成后加入表面活性剂300 kg及水200kg,一小时后加入片碱30 kg调节PH值到5以下,然后出料,加入50 kg的水洗涤反应釜,将洗涤水一并加入到产品中作为填充料,得到产物合成单宁酸(酸性固色剂)1t。
 
工艺流程框图:
 
内慕免费资料大全
 
 
化学反应方程式:
 
 
内慕免费资料大全
 
 
  说明:上述工艺中的磺化工艺属危险工艺,磺化是向有机化合物分中引入磺酰基的反应。涉及磺化反应的工艺过程为磺化工艺。磺化反应除了增加产物的水溶性和酸性外,还可以使产品具有表面活性。芳烃经磺化后,其中的磺酸基可进一步被其他基团如羟基、氨基、氰基等取代、生产多种衍生物。
 
  本工艺中的催化剂乙酸酐具有燃爆危险性,磺化剂硫酸具有氧化性、强腐蚀性,如果投料顺序颠倒、投料速度过快、搅拌不良、冷却效果不佳等,都有可能造成反应温度异常升高,使磺化反应变为燃烧反应,引起火灾或爆炸事故。
  
 
附件2、高效无醛固色剂工艺流程图
 
  常压下将1000kg 1号单体固色剂以及50kg盐酸投入到不锈钢反应釜中控制温度达到70℃,加入蒸馏水30kg,将温度上升到90℃加入3kg催化剂(主要过过硫酸铵、过硫酸钠混合物),然后将温度上升到100℃后保温1小时,然后将温度降到60℃逐渐滴加3kg催化剂(主要过硫酸铵、过硫酸钠混合物)及30kg蒸馏水,6小时后加入150kg水,加入片碱510kg调节PH=7左右,然后出料,加入70kg的水洗涤反应釜,将洗涤水一并加入到产品中作为填充料,得到高效无醛固色剂2t。
 
 
化学反应方程式:
 
 
内慕免费资料大全
 
工艺流程框图:
 
 
内慕免费资料大全
 
 
  说明:上述工艺中的聚合工艺属危险工艺,聚合是一种几种小分子化合物变成大分子化合物(也称高分子化合物或聚合物,通常分子量为1×104-1×107)的反应,涉及聚合反应的工艺过程为聚合工艺。本工艺中聚合助剂过硫酸铵、过硫酸钠具有燃爆危险性,如果反应过程中热量不能及时移出,随物料温度上升,发生裂解和暴聚,所产生的热量使裂解和暴聚过程进一步加剧,进而引发反应器爆。
 
 
附件3、内慕免费资料大全厂区平面图
 
 
内慕免费资料大全
 
 
附件4:应急响应流程
 
 
内慕免费资料大全
 
 
附件5:应急救援组织成员联络表
 
 
应急救援组织架构图
 
 
内慕免费资料大全
 
 
应急救援组织成员联络表
 
 
 
 

职  务

姓名

部门

小组中担任的职务

电话号码

组长

刘海平

 

总指挥

13606647092

副组长

刘汉茂

 

副总指挥

15362691949

 

吕学海

生产部

事故救援控制组

18866976963

梅好

技术部

医疗救护组

13586201695

熊国祥

设备工程部

安全警戒疏散组

13979533282

梅其占

污水站

环境监测与危废处理组

13734076573

熊茶林

公司办

事故调查组

13967611866

付志勇

安环部

信息反馈组

18897955626

彭舒

公司办

后勤保障组

18162219769

 

 

附件6:信息报告流程

 

内慕免费资料大全